近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广州召开推动“湾区标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软联通”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十大“湾区标准”实施应用典型案例。其中,南沙区相关单位牵头或参与的案例达四项,涵盖预制菜、电线电缆、跨境信用、数据流通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粤港澳三地标准互联互通中的“南沙担当”。
作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平台,南沙区正积极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发展战略,多措并举推动“湾区标准”研制,助力粤港澳三地“软联通”。
提前布局,精心谋划部署
早在2019年,南沙区便以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对接与应用为研究主题,积极探索粤港澳三地标准互认互通和产业对接新模式,建立了一套区域性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为团体标准的服务体系,形成了粤港澳科技创新团体标准从提案、立项、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到发布的全链条服务。
![]()
同时,依托机制制定发布了全国首个由粤港澳三地联合发布的团体标准,将粤港澳标准规则制度对接落到了实处,对增强地域间标准互信、成果转化、资源整合共享,助推粤港澳三地深层次合作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湾区标准”奠定基础。
搭建平台,畅通合作渠道
南沙区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争取,成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南沙工作站和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广州)南沙工作站揭牌,搭建标准化的工作交流合作平台,构建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开放融合的标准化工作新格局,全方位多渠道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的建设。
![]()
两个工作站揭牌以来,累计开展标准化知识培训、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等近20场,提升企业标准化意识和理念,强化企业间工作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并邀请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开展“湾区标准”专题讲座,从“湾区标准”概况、基本概念、重要性、申请程序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帮助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更好参与“湾区标准”研制。
深入调研,提供精准指导
围绕大湾区产业需求,南沙区组织专家深入70余家企业走访调研,通过面对面把脉问诊了解各企业标准化工作情况及在“湾区标准”研制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从“湾区标准”的立项、研制到发布、推广应用提供全方位指导。截至目前,南沙区相关单位参与制定的“湾区标准”数量达20项,在气候投融资、超高清视频、冷链物流等多个领域为三地要素流动和规则衔接提供重要支撑。
![]()
接下来,南沙区将继续深化与港澳合作,聚焦低空经济、智慧农业、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团体标准培优,推动优质团体标准转化升级为“湾区标准”,持续拓宽“湾区标准”范围,打造大湾区规则对接“软联通”样板,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南沙力量。
“湾区标准”知多D
“湾区标准”全称为粤港澳大湾区共通执行标准,是为满足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经粤港澳大湾区利益相关方共商确认在粤港澳大湾区实施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等各类标准。由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具体负责“湾区标准”的研究、清单公布及维护等相关支撑工作。
南方+记者 张翊伟
通讯员 南沙区市场监管局